(走進中國鄉(xiāng)村)山東“漁家畫嫂”繪新村
中新社山東榮成11月26日電 題:山東“漁家畫嫂”繪新村
作者 王嬌妮 陳宇婷
初冬時節(jié),山東威海榮成石島管理區(qū)港灣街道牧云庵村的石頭房畫室內暖意融融。65歲的村民楊秀波與老姐妹們在畫板上輕抹慢描,海浪、漁船、礁石漸次浮現(xiàn)。從灶臺邊到畫板前,這群“漁家畫嫂”的生活正悄然轉變。

“你畫我也畫,越畫越投入?!睏钚悴ㄕf,村里約三分之二的婦女常來畫室創(chuàng)作,一些人堅持每日作畫?!霸蹅儭猎飘嬌麣獠恍?,不少外地客戶專門定制作品,點名要把咱村的石頭房畫進去?!?/p>
牧云庵村是山東一座有300余年歷史的傳統(tǒng)漁村。清末民初時,剪紙、繪畫便在此扎根。1987年,該村被山東省美術家協(xié)會譽為“畫村”。如今,村內設有常年開放的美術展廳,所展國畫、油畫、剪紙等作品皆出自漁家兒女之手。全村900多人中,過半家庭從事書畫、民宿等相關產(chǎn)業(yè)。
“她們不愛湊牌桌,就愛扎畫室。我們常說,她們是‘放下鍋鏟,拿起畫筆’?!睒s成市石島管理區(qū)港灣街道婦聯(lián)主席孫甜甜表示,隨著短視頻、直播等新媒介興起,畫嫂們得以通過鏡頭邊創(chuàng)作邊講解,使?jié)O家畫從“墻上風景”變成“袋里收入”。
孫甜甜介紹,為提升畫嫂們的創(chuàng)作水平,村里既邀請本地畫家現(xiàn)場指導,也聘請專業(yè)教師定期授課。畫作題材多聚焦?jié)O家生活,捕魚、補網(wǎng)、漁俗等生動場景受到買家歡迎。不少專業(yè)老師評價其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,具有獨特的藝術個性”。
畫嫂們創(chuàng)作的油畫、水粉畫、剪紙等作品漁家風情濃郁,當?shù)卮罱娚唐脚_,對作品進行統(tǒng)一包裝推廣,對外拓展市場。

畫嫂們筆下常見的石頭房,是牧云庵村的特色景觀。當?shù)貙Υ鍍缺4嫱旰玫?7處傳統(tǒng)石頭房進行“活化”改造,外觀保留原始石墻與石板路,內部融入現(xiàn)代設施,使其成為游客的詩意居所,也吸引各地藝術家前來駐留。
“錯落有致的石頭房承載著鄉(xiāng)愁,也蘊藏經(jīng)濟價值?!蹦猎柒稚鐓^(qū)黨支部書記、居委會主任宋紅陽表示,近年來,牧云庵村累計投入1000余萬元人民幣,修繕提升石頭房、巷道等基礎設施,打造出18戶精品民宿和12處寫生景點。同時與青州、膠南等地書畫市場的30位畫師合作,開展線上線下書畫作品聯(lián)合營銷,每年吸引近萬人次來當?shù)赜^光。(完)
社會新聞精選:
- 2025年11月27日 09:43:57
- 2025年11月27日 06:28:16
- 2025年11月26日 22:07:11
- 2025年11月26日 19:55:30
- 2025年11月26日 13:54:21
- 2025年11月26日 13:36:18
- 2025年11月26日 13:32:46
- 2025年11月26日 13:27:54
- 2025年11月26日 11:22:38
- 2025年11月25日 20:38:47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京公網(wǎng)安備 11010202009201號